
16.5万的自行车上架不到24小时抢购一空;单价1万的冲锋衣,一边被吐槽智商税,一边排着长队捧成中产新顶流。
不久之前,一则“中年男小鱼竿催生千亿休闲市场”的报道更引发热议,京东上一根鱼竿,最贵已卖到20000元。这些消费新宠对面的人物,浑身上下无不透露一股壕气。
对此网友调侃:“想征服这些中产,不需要别的,贵就完事了。”
1、 越是贵得离谱,越要一探究竟?
国际上将奢侈品定义为:一种超出人们生存需要、具有独特、稀缺、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。而在上述新顶流背后,尽管很难与传统概念沾边,却精准拿捏了中年男人的消费心理。
“越是贵得离谱,越要看看它们凭什么这么贵。”在定价上大反常态,似乎成了商家解开消费密码的第一个套路。
越是在经济低迷、大众自嘲消费降级时期,国际奢侈品牌越是全线涨价。根据《中国奢侈品报告》,低端品牌年均涨幅4%,高端15-18%,而全球顶奢最高涨幅59%。
就在大家以为这些大牌要自断生路,放弃市场时,另一番“买买买”景象让人大跌眼镜。
以某V经典男包为例,原产国专柜售价17000元,中国大陆价格翻了1.4倍、直逼24000元,但依然难掩热情,甚至乘坐专机去境外扫货。“中国人购买力惊人,越是贵的越好卖”,今年双长假以来,扎堆赴日韩的游客暴涨760%。
此外,另一细节更值得注意。据日本物语报道,中国游客80后男士占比48%,以中产以上居多,跟泰、韩90后女游客主力军大相径庭。“出手很阔绰,更愿意花钱搞搞健康消费。”
与国内消费景象一样,他们主要活动在三越、伊势丹等高端商超,平时因价格门槛消费一般的健康品门店,也出现难得一见排长队现象。其中深受国男青睐的“御维粒”养护科技,还因此开通京东国际线上渠道,据品牌官透露:92%来自北上广一线城市,以35-65岁人群居多。
对此,日网友惊叹:论有钱,还得是中国爸爸。
二、“吸金”背后,吸睛套路重重
“反差定价,只能勾引好奇心,打动他们才是关键”。业内人士介绍,随着中年男性经济基础殷实,单纯的价格策略、饥饿营销已经很难俘获人心。
而满足中年男人的消费体验和精神需求,恰恰是上述新顶流的第二个成功秘诀。
在大幅涨价背后,国际一线奢侈品牌将营销噱头指向新科技。某世家为游戏制作虚拟服装,玩家花费8美元即可穿上“正版皮肤”;某V在NFT手游中投入30枚NFT,引得疯狂参与。在他们影响下,奢侈品的定义似乎往前迈了很大一步,并不止于壕气。
无独有偶,比起顶奢跨界营销,一些新顶流显得更会“拿捏”。
例如,上述因高端身份引起关注的“御维粒”,在其吸金效应背后,通过激活生育细胞线粒体功能,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能量,成了留住中年男的“吸睛套路”。
而在当地,上述“御维粒”被80%的男性企业家率先推荐。名人带头,中高产人士加紧跟上,这股风才得以吹向国内。
在京东双11最新成交榜上,4小时内冲顶500万成交额。翻阅评论区,诸如“吃了半年多,活力越来越旺盛”“每天起夜次数少了,睡得很安稳”等正面反馈超过95%以上。
3、 领跑全球38%市场
在大洋彼岸,美国迎来大面积的“零元购”混乱消费时代。一群人冲进商场,950美元以下商品随便抢,动荡的经营环境使国际大牌们欲哭无泪。
反观中国,购买力不减反升。上一年度《中国奢侈品报告》显示:整体销售额已达9560亿元,在全球市场占比高达38%。作为消费中坚力量,奢侈品牌扩张的路上自然少不了中国市场这块“大蛋糕”。
全球经济形势并不明朗下,经营上百年的各路品牌也开始八仙过海、各显神通。而各类走红的新奢顶流,也恰恰说明了一个道理:
要想接住消费者热情,光靠“贵”,似乎远远不够。
